印度的净外国直接投资(FDI)面临崩溃恒盛策略。
《印度时报》的数据显示,2020年印度的FDI成绩单为439亿美元,但仅仅5年后,2024到2025 财年这一数字就只有3.53亿美元,足足缩水了99.2%,直接出现了自由落体式的断崖下跌。这是印度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值,当前印度外企撤资规模已远远大于投资力度。
自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,所有中资对印投资提案均需通过印度内政部及外交部的安全审批。这导致许多重要项目搁置甚至取消。这些针对中资企业的限制措施,不仅影响了中印之间的经济合作,也让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对印度市场的稳定性和公平性产生了质疑。
雪上加霜的是,特朗普政府曾发动全球性的关税战,印美之间的裂痕不断加大,再加上 “印巴冲突” 中的拉胯表现,印度经济压力瞬间爆表。
面对这种情况,印度顶级智库 “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” 提议放宽中企在印度的投资限制。如果该提议能通过,中企就可在不获得印度任何批准的情况下,持有印企最高 24% 的股份。目前印度相关部门正在评估该提议,其中印度工业部门已基本同意放宽中资限制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 4 月份,印度商工部长还表示,不要责怪特朗普在全球打贸易战,要怪就怪中国。当时美国和中国正进行激烈的关税战,印度以为这是取代中国的机遇恒盛策略,便站队美国对中国指手画脚,结果 “打脸” 来得太快:美国不但没能压制中国,反而被中国的稀土卡住脖子;印度未能从中捞取好处,反而成了美国眼中的 “待宰羔羊”。
面对这种局面,印度对华态度出现戏剧性大逆转。通过解冻关键行业准入、平衡审查尺度、定向推出优惠措施引流等手段,向华企释放善意,试图让中资企业重拾对印度市场的信心。
即便如此,“印度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” 依然高悬。政策朝令夕改、税收稽查手段反复,令许多外资企业对印度仍十分担忧。有专门研究印度的留学生吐槽称:“我希望搞印度研究能让我吃一辈子,但现在的情况很不乐观,真不知道印度 10 年后是否还存在。”
除了对中企释放善意,印度政府还打出了 “中俄印大三角” 这张牌。
7月19日,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贾伊斯瓦尔在记者会上表态:印度“不排除重启与中国、俄罗斯的三方合作机制”,并称这是讨论共同议题的重要平台。他承诺三国将在敲定细节后公布具体会议时间。
这一合作机制由 1998 年俄罗斯时任总理普里马科夫访问印度时提议,2002 年,三国外长举行首次非正式会晤。此后,中俄印举行了若干次三国领导人会晤。
莫迪政府的表态有着多重考虑 —— 在西方投资减弱之际寻找新的合作可能,以减轻国内经济压力,并在 “东西阵营” 间灵活寻找外交回旋支点。更重要的是,此番表态将成为莫迪争取欧美宽松环境的重要筹码。
这也符合印度一向的调性 —— 在 “骑墙” 中搞投机。作为大国,却没有长远战略和坚定立场,打着 “不结盟” 旗号捞好处,看似长袖善舞,实则同时得罪了中美俄三国。听其言观其行,印度想要扭转如今的颓势,并非只说两句软话就能实现,还需要更多实际行动表明转变的决心。
各位读者,你们觉得呢?欢迎留言,一起讨论!
——END——恒盛策略
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